“政委,这个周末我就不调休了,我家属远在北京,回去也没啥事儿,让其他常委好好休息一下,明天的下半夜飞行我接着进场。”4月15日下午4时许,此前已连续保障两个飞行场次的北部战区空军某场站副站长孙月好,仍然向政委表示要继续进场保障飞行,坚持不同意调休。这种“拼命三郎”似的工作劲头,有谁又能看出他已经是确定了的转业干部呢?!
今年43岁的孙月好研究生毕业后,在飞行保障一线一干就是20个年头,常年保障两个团万余架次的飞行任务,先后执行过中俄联合军演、体系对抗、突防突击竞赛考核等11项重大演习保障任务,2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上级评为“后勤保障能手”和“后勤正规化建设先进个人”,还在《空军后勤》等军内刊物发表学术研究文章20余篇。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今年3月份,根据军队年度转业干部规定,任副团职务满7年的孙月好,因职务、年龄受限,组织上决定安排他转业。
前不久,得知自己已被确定为转业对象后,按常理来说,他完全可以请假休整,回去好好处理一下个人事务。然而,这事却被孙月好搁置在了一边,仍然以当好标杆的优秀品质和传播正能量的实际行动站好最后一班岗,以此来回报组织20多年的培养之恩。
“老孙啊,既然都确定让你走了,你还在那里没日没夜地干工作,到底图个啥嘛?”面对电话里妻子的埋怨,朴实忠厚的孙月好一边安慰爱人,一边耐心解释说:“进退走留人人都会面对,再说现在还没有交接,越是在这个时候,作为领导干部越要为官兵树立好样子,可不能让别人笑话咱呀!”
使命艰巨,任务在肩。即使知道自己再过段时间就要脱掉军装走人,但孙月好依然干劲不减,始终做到“在位一分钟,干好60秒”。4月8日晚22时30分许,刚保障完某团跨昼夜飞行的孙月好,还没等喘口气,就接到上级停航修复跑道的命令,于是又连夜组织飞行保障指挥室全体人员和场务连主官召开协同会,研究制定计划方案,直到凌晨2点才结束。第二天清晨,天天刚刚亮,只睡了3个多小时的他便穿起那身发旧的迷彩服和作训鞋,一人来到寂静的机场进行现场勘察。为了不影响两个团的飞行训练,在与战士们简单吃完早饭后,他便组织作业人员来到机场,开始对跑道、场道进行检查修复,36小时后竣工。当看到一架架战鹰顺利起飞后的那一瞬间,孙月好的眼角流下了欣喜和幸福的泪水。
20多年的大好青春,孙月好都是在机场上挥洒汗水、倾注心血。从风华正茂到两鬓发白,机场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他坚实的足迹。他以对组织的朴素情怀和共产党员的党性,诠释了一名“四有”军人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