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请放心,最北最寒的地方有这样一群雷达兵
来源:中国空军网发布时间:2016-05-11 08:57
坚守,铁血青春在茫茫林海绽放
“你在北方的暖阳里沐浴春风,我在北极的寒夜里大雪纷飞”,4月的雷达站依然是一派冰雪世界。官兵说,前几天刚下了一场大雪。在漠河,4、5月份下大雪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
陪同采访的旅政治部主任邵文杰告诉记者,这里的最低温度曾达到-57.3℃,是我国有气象记载以来最低的温度。冰天雪地的时间长达8个月,年供暖时间也需8个月,所以司炉工的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
那一年,烧锅炉的老兵眼看要退伍了,站领导正发愁无人接替时,操纵班长韩先伟主动请缨。让曾经带出集体三等功的优秀班长来烧锅炉,党支部觉得有点委屈他。而韩先伟却说:“当锅炉工关系着全站官兵的冷暖,这对我来说是‘重用’而不是委屈。”
就这样,韩先伟一干就是七、八年,不仅年年冬天把炉子烧得红红火火,还节省出一笔可观的取暖费。零下四五十摄氏度的冬天,他总要到原始森林里去扒枯木头来取代煤块。一天,韩先伟正拿着板锹往锅炉里添煤时,突然晕倒在锅炉旁。战友们见到他高烧不退、呼吸微弱,便拆下床板、找来绳子,制成简易担架,轮番抬着这个将近2米高的大个子,趟着厚厚的积雪向山下跑。经检查是因长时间吸入极冷空气,肺部被严重冻伤。漠河当地的医院无法接治,只能到距离驻地960公里的体系医院去。经过五天五夜的紧急抢救,人是救过来了,但右肋下方却留下一条20多公分长像蜈蚣一样的大刀疤。就因为这,已经列为提干对象的他被卡在了体检不合格上。战友们都为他惋惜,而韩先伟却说:为站里建设做出牺牲,值得!
在这个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雷达站,官兵们体验到的艰苦,是旁人无法想象的。
去年4月,站长马东平突然接到岳母从旅驻地打来的电话,得知妻子小锐就快要生产了。放下电话,马东平既欣喜又发愁,提前一个月临产让他措手不及,又赶上大雪封山。这时,一个电话又打了过来,医生告诉他,爱人难产,可能会有生命危险……马东平连忙把连队的事交待给指导员,趟着半米多深的积雪,连滚带爬地跑到了山下……可还是给耽搁了。长时间的窒息,让儿子小铭泽留下了重度脑损伤后遗症……
然而,回到雷达站,谁也无法从这个一米九的汉子脸上看到任何异常,他说,“我不能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工作。”任站长三年,他两次带队参加上级指挥所和旅里军事训练比武,三次夺得个人第一名和集体第一名。只是夜深人静之时,是他最难熬的时候。
对于漠河雷达站那些已婚有子女的官兵来说,“爸爸”这个词恐怕是他们最为愧疚的。炊事班长刘镇的妻子陈琳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她来队探亲,恰巧另一位军嫂也带着女儿来队,听到孩子一直对妈妈说:“下次爸爸休假时让爸爸到幼儿园接我,要不然小朋友都嘲笑我没有爸爸……”
在漠河工作了16年的四级军士长韦春松是业务尖子,只是因为他所从事的通信专业没有编制,去年底才不得不退伍。在他看来,雷达站就像家一样。
韦春松的女儿小潘荣患有罕见的眼疾,从小体弱多病。韦春松业务繁重,无法时时照看女儿,全靠妻子一个人撑着,有一次因过度疲劳,晕倒在女儿的病床前。
让韦春松没想到的是,家里的情况得到了从雷达站到空军首长各级组织和领导的关心,专门协调他带着女儿到北京看病。妻子对韦春松说,虽然家里有困难,但你在部队一定要好好干,我们都支持你!
经历了6任指导员、8任站长的韦春松说,战友们就像亲兄弟一样,真不舍得走。退伍前,他专门认领了“荣誉林”里的一棵松树,让他的树替他守边关。
“岗位战位,位卑责重;无怨无悔,无上光荣。”漠河雷达站一代代官兵“把连队当成家来建、把战友当成兄弟看、把工作当成事业干”的思想已融入血脉,成为一种意识、一种行动,他们就像扎根在大兴安岭深处的樟子松,傲寒斗雪,竞相生长、竞相绽放!
【责任编辑:牛锐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