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辚辚,驰骋边疆。盛夏时节,西部战区空军汽车运输某团运输分队一路风尘,一路向前,“驭马”在西北边疆的广袤土地上。
迎着晚霞的车队在广袤土地上“一路向前”。
车队前进中。
以“当那一天来临”的临战姿态,矢志保障为打赢
运输线就是生命线,保障力就是战斗力。仗打到哪里,运输分队就要跟进到哪里。8月以来,该团运输分队以完成战时紧急运输保障任务为背景,大力展开实战化练兵。
誓师大会。
5天,2670公里,穿越“死亡之海”,进入沙漠腹地。40℃的高温难不倒他们,狂风吹起的漫天沙尘吓不跨他们。他们说,练兵就要选在最恶劣的条件下进行。
执行警戒任务。
受领任务后,即将退伍的周洋第一个写下请战书。作为一名“老司机”,尽管身上患有一些职业病,但他执行任务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他说:“只要我还在部队一天,就要为打仗准备一天。”
周洋认真保养车辆。
湖南籍士官杨青来的家属刚刚不远千里来到部队与他团聚,便面临着分别。孩子不解地问他:“爸爸,为什么我们才刚来,你就要走了。”杨青来笑着回答:“因为爸爸是一名军人啊,就像漫画里的英雄要去打怪兽,爸爸也必须去执行任务。”
以“当兵的人”的使命意识,激发使命担当
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不仅仅要做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还要有过得硬的真本领。
狂风卷起戈壁滩上的石子,砸得车身噼里啪啦作响。突然,一级军士长齐达的前车胎被飞落的尖锐碎石划破。面对突发情况,齐达双手稳稳地把住方向盘,冷静处置,才避免了车辆侧滑失控。
靠边停车后,2名驾驶员立刻开始车辆抢修,空旷安静的沙漠公路上顿时回响起“一二、一二”的加油鼓劲声。更换轮胎,对于拥有27年军龄、24年驾龄的齐达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工作了。可是这一次,漫天的沙尘让他睁不开眼睛;戈壁40℃的高温,也让他们的作训服早已被汗水浸透。齐达来说,这段应急处置经历,会让他终身难忘。
轮胎更换进行时。
同样令人难忘的还有司务长王乾文身上的“味道”。作为运输分队的司务长兼驾驶员,他既是任务中的战斗员,又是官兵眼中的“大管家”,因此他的身上总是散发着一股柴油味夹杂着饭香味的味道。
身兼两职,就得担起两种责任。车辆回场后,别的战友在检查车辆,他就要去准备饭菜了,等到别的战友休息了,他还得去检查车辆。因此,26号车库内的灯光总是关得最晚的一个。
丰盛的晚餐。
以“有我在”的责任担当,锤炼应急能力
此次实战化运输任务,既是一次运输保障分队的战备拉动,又是一次对实战能力的重大检验。
准备出车。
车队夜间执行任务。
运输分队临行前获悉,预定路线中有一段将进行全封闭施工。这个突发情况让团参谋长张磊有点兴奋:“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模拟战时运输道路遭敌机轰炸破坏,车队改绕小路的实战背景。”最终,经细致规划、实地勘察,车队选择了崎岖不平,碎石密布的乡间道路,让官兵们过了一把“瘾”。
戈壁滩的夜晚,总是出奇的安静。忽然,一阵阵发动机的轰鸣打破了长夜的沉寂,一束束灯光划破了夜空。官兵们列队车前,整装待发。随着一声急促的哨音,各车依次关闭大灯驶离车场,展开首次夜间运输任务。
只有平时把险难驾驶科目训实、训精,战时遇到险情才能冷静应对、妥善处置。此次组织夜间行车,是按计划组织开展跨昼夜运输前的适应性训练。
夜间集结车队。
据了解,分队不久将进入高原地区执行实战化运输任务,在更加复杂环境里迎接新的考验。一级军士长齐达对笔者说:“我们是调整改革组建的部队,为战而生,必须向战而行,苦练打赢本领。”
检查车辆。
任务完成,归建途中。